杜德夫
搜索"杜德夫" ,找到 10部影视作品
导演:
成荫
剧情:
解放战争初期,解放军某部排长张志坚(张平 饰)率部掩护部队转移,在与敌激战几昼夜后,弹尽粮绝,张志坚命令战士们从断崖处突围。由于负伤动不了,张志坚、炊事员老王(杜德夫 饰)和连部通信员刘海泉(孙羽 饰)及战土齐得贵(张锡奇 饰)落入敌手。敌政工处长(李林 饰)为了查找我部队转移前埋藏的兵工厂器械和粮食,对他们三人用尽酷刑,并对张排长实施了美人计,均无结果。又让叛徒齐得贵对老王和小刘进行劝降,也不奏效。丧心病狂的敌人抓来了张志坚的母亲(胡朋 饰),演出了母子相看对方受刑的“苦肉计”,亦未奏效。最后,老王因伤重去世,小刘也壮烈牺牲,张志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...... 本片根据歌剧《钢骨铁筋》改编。
导演:
崔嵬,陈怀皑
剧情:
黑暗的年代,世道离乱,人的尊严和生命比纸还贱。拥有悲苦人生的中学生林道静(谢芳饰)一度试图蹈海自杀,关键时刻却被来自北大的余永泽(于是之饰)救下,从此她的人生有了曙光和转机。因不满校方对学生运动的态度,林愤而辞职,辗转来至北平见到了余永泽。几经周折与磨难,两个有情人终于走到一起。无奈随着局势的风云变幻和长时间近距离的相处,林和余二人的思想分歧越来越大,在一次集会上,林邂逅共产党人卢嘉川(康泰饰),她从对方手中得到许多进步书籍,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也让她恍如大梦初醒一般,渐渐明了存在于世的意义,以及人生奋斗的方向。从此,林道静走上了一条极不平凡且充满危险和考验的革命之路……本片根据杨沫的同名自传体长篇小说改编。
导演:
吴永刚
剧情:
1947年,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激烈的战斗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。由于工作的需要,王汉龙和妻子张娟,被省主席派到地区偏僻、情况复杂的新区桃花川工作。在桃山县县委书记的办公室里,他们认识了桃花川区东村的民兵秦二虎,乘秦二虎的车前往桃花川。路上,他们了解到了老乡们为修坝而闹不团结的情况。一到区里,王汉龙就与区助理员梁成中到村里走了一趟,看到田地干涸,禾苗枯萎。他们决定第二天开会研究解决。村里的恶霸地主东霸天和他的女儿孙秀梅、国民党特务李尖头密谋挑动倔老头出面闹事,破坏两村的团结,以对付新区长王汉龙。果然,倔老头在东村讨论抗旱修坝的会上跳出来,要搅乱会场。王汉龙认识到问题的关键,着手研究解决方案。西村群众来修坝时,国民党特务乘机挑动,结果西村主席被打得头破血流,王汉龙及时赶来,才把风波平息下去。王汉龙召开干部和积极分子会议,要求大家开展思想工作,把修坝工作推动起来。他与妻子张娟分别到老乡家,劝导倔老头不要被人利用,警告东霸天要老老实实。他们的劝说使修坝工作终于顺利开展,并取得了胜利。夜晚,东霸天和特务李尖头准备炸毁水坝,但高度警戒的民兵使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。秋天,一片丰收的景象,农民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粮食。转变了的倔老头向王汉龙检讨了自己的错误,并把东霸天和李尖头要放火烧毁公粮的秘密告诉了他。王汉龙立即组织民兵将破坏分子一网打尽。一年后,省主席到桃花川视察,在庆祝丰收的大会上,他表扬了区长王汉龙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和乡亲们的积极劳动,勉励大家积极生产,支援前线,为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奋斗,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。
导演:
干学伟
剧情:
1947年春天,蒋介石匪帮调动了数十万兵力疯狂地进犯陕甘宁边区。当时,边区的军民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,主动撤出延安,屡次给疯狂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。7月间,我军为了诱敌北进,猛扑榆林城。这时保证数万野战军的粮食供应,便成为陕北人民争取胜利的主要任务。沙家店是米脂县的一个区,那里设立了粮站。到那里领粮的部队很多,粮站的粮食眼看供应不上了。曹区长、区委金书记为了克服这个困难,派民兵队长石得富到邻区去催粮。路途中,运粮队遇上敌机空袭,幸亏石得富镇静地指挥防空,才没有遭到大损失。这件事得到同路的葛专员称赞。葛专员路过沙家店视察备战情况,他特别提醒他们不但要管好粮站,还要照顾全面,组织群众做好备战工作,千万不能让群众遭到损失。金书记遵照葛专员的指示,决定把粮站交给石得富负责,另外找村里的石永公、疤虎、二木匠等人协助石得富。粮站工作交代妥当后,区干部就下乡去检查备战工作。战争形势迅速发展着,北上的敌人已经逼近邻县绥德。当时人心惶惶,石永公开始动摇,地主又乘机放火破坏,而粮站里还存着180多石粮食。怎样妥善地处理这些粮食呢?石得富便到离粮站30多里的镇川堡 支前委员会去请示葛专员。镇川堡当时正在紧张撤退中,从榆林南下的敌人已到堡外的河对岸。石得富见到了葛专员。葛专员指示石得富当夜发给野战军一百石粮食,剩下的必须在天亮前全部疏散到大路以北。最后,他告诉石得富:“虽然敌人几乎占了所有的县城,但毛主席仍然留在陕北……胜利很快就会到来的。”这消息给石得富很大的鼓舞,当下他便赶回沙家店。那一夜,大雨倾盆,山洪暴发,石得富等人在粮站里一夜未睡,等待着部队来运粮。天明前,接到葛专员的紧急通知,才知道运粮队因道路被山洪隔断不能来了,让他们就地动员群众疏散粮食。就在这一夜里,敌人占领了镇川堡并决定明日经沙家店进犯乌龙铺。饥饿的敌人到处搜刮粮食,并准备抢劫沙家店粮站。黎明,敌人的前哨部队已经接近村口,但是粮站里还有80多石粮食来不及疏散。石得富领导大家埋好地雷,即上山准备扰乱敌人。在最危急的时候,曹区长带领游击队前来支援,终于击退了企图抢粮的敌人。石得富等人连夜又下山去疏散粮食,疏散不及的,就在当地埋下。又过了紧张的一夜,粮食刚疏散完毕,敌人就进了村,疤虎在掩护粮队的战斗中壮烈牺牲。石得富忙着掩护石永公撤退,又赶回粮站找到石永公来不及拿走的粮账,当他刚把粮账掩藏在村外的悬崖下时,不幸受伤被敌人抓住了。敌军中粮食恐慌已到极点,匪军官以为抓住了石得富就能找到粮食,因此,加倍酷刑毒打逼问粮食去处。但是他们除了被石得富痛骂之外,一无所得。石得富虽受重伤,但仍坚持斗争。当夜,他便跟一起被捕的群众,杀死哨兵,逃出了虎口。当他来到悬崖下面,发现粮账依然埋在地下时,心里便像落下一块大石头。这时我军已开始了猛烈的反攻。石得富在沙家店山顶的战场上,见到了金书记和石永公等人。他把自己奋不顾身保存下来的粮账,小心地交给了金书记。西北战役终于获得了辉煌的胜利,它给全国大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。具有革命传统的陕北人民,又一次在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导演:
史大千
剧情:
华北某山区,县供销社的先进工作者、共产党员王福山,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山区建设,回到自己的家乡红山店当营业员。红山店山高路险,村庄分散,人们常说:“红山店山靠山,看着不太远,一走老半天。”可是,一到农忙季节,商店就清闲了。当王福山看到农民杨田下山替社员们购物时,觉得应该方便群众把货送上山。但是他的想法却遭到孙会计的反对,马经理也不大赞成。王福山毫不气馁,在公社党委书记的支持下,他翻山越岭,背背篓上山送货,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。卖货时,他又遇到了县供销社党委书记李健民。李书记与王福山一起下山时,对他说起当地几句民谣:买难卖难行路难,称盐灌油得上山。去时不见日,回来星满天……并说“你今天把货送上山,也就是把党对群众的关怀送上了山”,“别小看这小小的背篓,可解决大问题啦!”李书记的话,使王福山更加明确了自己工作的意义。不久,供销社出现了究竟按什么原则送货的问题?是按孙会计和马经理只从利润考虑,主张送利润高的货,还是送当地群众急需的煤油、盐等利润少的商品?于是,王福山与马经理、孙会计之间产生矛盾。王福山带着问题学习了毛主席著作,主席的教导坚定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,便说服了马经理和孙会计,并感动了原来不安心从事营业员工作的小张,也决心上山送货。王福山与小张在上山途中,经受了风雨的考验。他们不仅送货上山,而且也关心生产队的生产,做到商业为生产服务。当他们发现核桃树长了毛毛虫,就连夜取送农药。王福山还注意生产队的副业生产,不仅建议他们开辟荆梢基地,而且还为他们联系荆梢的销路。荆梢有了销路,孙会计又与其他单位去争营业额,他先考虑的不是为生产服务,而是成绩属于谁?对此问题,王福山与孙会计又产生了争论,而马经理的态度不明朗。李书记看到马经理的思想问题,建议他一起上山送货,以改变他的思想。马经理上山后,听到群众对上山送货的称赞,看到王福山组织社员开展副业生产所起的作用,受到很大的教育。后来,马经理和孙会计在李书记的教育和帮助下,以及王福山行动的感召下,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转变了经营思想。
导演:
尹一青
剧情:
山西太行山麓寨影沟大队,富农出身的赵有才自从当了大队会计以后,表面上很积极,背后却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,队里一直怀疑他盗窃队里的小麦,但一直没有抓住证据。群众有意见,在大队的黑板报用打油诗批评他:“当会计,有意义,坐在屋里不下地,打打算盘拿拿笔,现成粮食送家里,说是干部算干部,说是懒汉也可以。”赵有才看了十分生气,找到党支部书记周老实诉苦,周书记对赵的假相早有戒备,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。赵心里不服气把账本交给周书记,甩手而去。正巧接替赵有才工作的姜喜喜来到大队部,使赵有才为之一震。姜喜喜是赵有才的姐夫,原来是田家川大队社员,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当过炊事员,立场坚定,爱憎分明。他来到寨影沟大队后,赵有才一方面认为姜与自己是亲戚关系,一方面认为姜的文化水平低,所以觉得自己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暴露。姜和赵虽是亲戚关系,但姜不循私情,担任会计以后全心全意为社员服务,一边学文化,一边调查赵的问题。一次,队里的落后社员刘铁嘴,在用大称买小称卖做投机生意时被揭露。姜从刘使用的称砣上发现了问题,对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,并且讲述了解放前刘铁嘴从小没爹没娘,刘的爷爷为了把刘铁嘴拉扯大受了很多苦。后来因为欠了赵有才他爹五十吊钱还不上,赵家就硬把刘家的二亩地霸占去了,最后刘的爷爷落得挨门挨户要饭吃。共产党来到太行山后,他们才过上好日子。解放战争中刘的爷爷为了支援前线抬担架、送军粮,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。事实使刘铁嘴受到深刻的教育,他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,并向大队坦白交待自己受赵有才的唆使,做危害集体的事情。在群众大会上,刘铁嘴和群众公开揭发了赵有才盗窃队里小麦,给干部栽赃,借此煽动群众中少数思想落后的人,闹着要分队并将果树分棵到户,企图把老支书周老实赶下台的阴谋。最后,赵有才在铁的事实面前不得不低头认罪。
导演:
干学伟
剧情:
根据柳青小说《铜墙铁壁》改编。 1947年春天,蒋介石匪帮调动了数十万兵力疯狂地进犯陕甘宁边区。当时,边区的军民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,主动撤出延安,屡次给疯狂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。7月间,我军为了诱敌北进,猛扑榆林城。这时保证数万野战军的粮食供应,便成为陕北人民争取胜利的主要任务。沙家店是米脂县的一个区,那里设立了粮站。到那里领粮的部队很多,粮站的粮食眼看供应不上了。曹区长、区委金书记为了克服这个困难,派民兵队长石得富到邻区去催粮。路途中,运粮队遇上敌机空袭,幸亏石得富镇静地指挥防空,才没有遭到大损失。这件事得到同路的葛专员称赞。葛专员路过沙家店视察备战情况,他特别提醒他们不但要管好粮站,还要照顾全面,组织群众做好备战工作,千万不能让群众遭到损失。金书记遵照葛专员的指示,决定把粮站交给石得富负责,另外找村里的石永公、疤虎、二木匠等人协助石得富。粮站工作交代妥当后,区干部就下乡去检查备战工作。战争形势迅速发展着,北上的敌人已经逼近邻县绥德。当时人心惶惶,石永公开始动摇,地主又乘机放火破坏,而粮站里还存着180多石粮食。怎样妥善地处理这些粮食呢石得富便到离粮站30多里的镇川堡 支前委员会去请示葛专员。镇川堡当时正在紧张撤退中,从榆林南下的敌人已到堡外的河对岸。石得富见到了葛专员。葛专员指示石得富当夜发给野战军一百石粮食,剩下的必须在天亮前全部疏散到大路以北。最后,他告诉石得富:“虽然敌人几乎占了所有的县城,但毛主席仍然留在陕北……胜利很快就会到来的。”这消息给石得富很大的鼓舞,当下他便赶回沙家店。那一夜,大雨倾盆,山洪暴发,石得富等人在粮站里一夜未睡,等待着部队来运粮。天明前,接到葛专员的紧急通知,才知道运粮队因道路被山洪隔断不能来了,让他们就地动员群众疏散粮食。就在这一夜里,敌人占领了镇川堡并决定明日经沙家店进犯乌龙铺。饥饿的敌人到处搜刮粮食,并准备抢劫沙家店粮站。黎明,敌人的前哨部队已经接近村口,但是粮站里还有80多石粮食来不及疏散。石得富领导大家埋好地雷,即上山准备扰乱敌人。在最危急的时候,曹区长带领游击队前来支援,终于击退了企图抢粮的敌人。石得富等人连夜又下山去疏散粮食,疏散不及的,就在当地埋下。又过了紧张的一夜,粮食刚疏散完毕,敌人就进了村,疤虎在掩护粮队的战斗中壮烈牺牲。石得富忙着掩护石永公撤退,又赶回粮站找到石永公来不及拿走的粮账,当他刚把粮账掩藏在村外的悬崖下时,不幸受伤被敌人抓住了。敌军中粮食恐慌已到极点,匪军官以为抓住了石得富就能找到粮食,因此,加倍酷刑毒打逼问粮食去处。但是他们除了被石得富痛骂之外,一无所得。石得富虽受重伤,但仍坚持斗争。当夜,他便跟一起被捕的群众,杀死哨兵,逃出了虎口。当他来到悬崖下面,发现粮账依然埋在地下时,心里便像落下一块大石头。这时我军已开始了猛烈的反攻。石得富在沙家店山顶的战场上,见到了金书记和石永公等人。他把自己奋不顾身保存下来的粮账,小心地交给了金书记。西北战役终于获得了辉煌的胜利,它给全国大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。具有革命传统的陕北人民,又一次在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导演:
马尔路
剧情:
根据真人真事编写。主人公于长水是京西山区沟北支局的投递员,他生长在贫苦的农民家庭,八岁上就给地主放羊,深知阶级苦。父母亲都是老共产党员,幼年时代的于长水,经常深夜和母亲一起去送鸡毛信。在革命的斗争中,在父母的教育下,他从小就懂得,只有革命,才有出路!这天,他遇到了一封“瞎信”,是一位女工寻找失散了二十多年的父亲的。信上的地址写得不详细,多方投递无效,组织上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于长水。他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,不辞辛苦,四处查寻,终于在群众的帮助下,找到了收信人,使他们父女得以团圆。于长水了解到广大山区人民迫切希望看到当天的报纸,领导也早提出缩短投递时间,解决看到当日报的问题。可是用什么办法来加快投递速度呢?有人主张添两个人,而于长水想到的是毛主席的教导,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,看我们敢不敢承担。他首先要求增加40里的投递任务,同时还建议,把另外的两条线路合成一条。这样,不仅可以节省一个人,减少60里的迂迥路,而且还可以让一个工地和两个公社看上当天的报纸。新建议在全体职工大会上提出后,深深地吸引着大家,只有思想比较保守的老邮递员老王反对,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。初中毕业后来邮局工作不久的小秦,颇有青年人的热情和干劲,坚持要走这条新线路。他克服困难,坚持走了一个时期。但由于他对邮递工作和新线路认识不足,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和考验,在大雪纷飞的严冬季节,他摔伤了脚,不愿再走这条线路。老王又以此为理由继续反对。这时于长水主动提出和小秦调换线路,自己来挑这副担子。党支部批准了他的要求。在新的线路上,他以坚强的革命意志,克服了重重困难,新线路不仅被他坚持走下来,而且又向前发展了,把原来不包括在他线路上的东山大队,改成了直接投递。群众关心地问他:“老于,整天两头摸黑的,不累吗?”于长水回答说:“趁着年轻,给革命多干点!”他的模范行动,使小秦和老王找到了自己的差距。在评选五好职工大会上,大家一致推选了于长水。连老王也坚决表示要革命化,要向于长水学习,全局掀起了向于长水学习的运动。于长水的工作16年如一日,他踏遍了全县西北部的崇山峻岭,深受山区人民的爱戴。
导演:
苏里,武兆堤
剧情:
抗日战争时期的1943年秋,游击队长李向阳(郭振清)接到牵制日军驻守某县城的松井部队的任务,以达到粉碎日军“扫荡”华北某根据地的阴谋,并保住藏于李庄的粮食。行动时,李向阳与参谋长兵分两路并头进行。 李向阳转移粮食时,被地主杨老宗窥见,后者赶去县城向松井(方化)告密,松井闻之大喜,率大部队赶到李庄,但粮食和乡亲已被李向阳安排转移到地道,然而地道终被松井发现。为引诱松井离开李庄,李向阳率队员进县城,炸毁日军弹药列车,并计划在松井撤退时打他个措手不及,但李向阳低估了松井的狡猾,松井半路杀了个“回马枪”折回李庄,残杀了一些不肯说出粮食藏在哪里的乡亲。可是李向阳的神出鬼没松井终没招架住。